在膝蓋痛這領域當中,有許多人到醫療院所,被給予的建議往往是練習膝蓋的伸直力量,
最近在網路上也相當流行的運動,
只要有膝蓋痛的朋友一定有看過,並且多半有被教導要練習這樣的訓練
(網路新聞教學,或是網路資料搜尋)
於是開始有一些物理治療師跳出來反彈,
認為這樣的訓練基本上是沒有效果的,
於是我開始很好奇,截至目前為止,
到底這樣的訓練是否有效果壓?
結果.......
我發現我並沒有找到答案 (不要揍我)
因為目前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發現,
拉筋有效、股四頭肌訓練也有效、加上臀部訓練也有效、加上鞋墊以及運動也有效.....
但是因為研究的人數和品質相當不同,而且通常是大鍋菜,什麼都做
因此很難有一個定論或是結論。
因此我話鋒一轉,我想是否有可能比較"功能性訓練" 和 "單純股四頭肌訓練"的誰比較有效!??
這就有趣了,經過千辛萬苦,終於被我找到一篇精彩的研究
這篇研究出自巴西的物理治療師Rodrigo De Marche Baldon
這篇研究出自 JOSPT 全名是
Effects of Functional Stabilization Training on Pain, Function, and Lower Extremity Biomechanics in Women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光看名字就覺得很精采,我決定繼續看下去。
這篇研究想要回答一個問題,
到底。如果我讓膝蓋痛病人練習下肢的穩定,以及功能動作下(單腳站等等),是否會單獨比訓練股四頭肌來的猛?
於是他們找來一群女性有前側膝蓋痛的愛好運動者,
開始請他們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訓練治療,
有一組,他們進行傳統的膝蓋痛訓練(股四頭肌拉筋、股二頭拉筋、股四頭肌推鄧的機器訓練、靠著牆深蹲、單腳站立)
另一組,感覺比較厲害喔他們進行了(核心啟動、側棒式、髖關節外肌群站立下訓練、躺姿勢下腳外上台、閉鎖鍊下進行外轉訓練、單腳硬舉、單腳深蹲)
並且加入一些cue: 膝蓋不要內扣等等
(照片取自於文獻當中,建議直接尋找這篇文獻)
結果呢,到底哪一組比較強呢?
我掐指一算,我猜應該是後面那組吧!?
果然,後面經過穩定性功能動作訓練的組別在三個月後的追蹤,
疼痛、功能、以及下肢的力量和軀幹的傾斜都來的明顯改善,
因此,作者認為,這樣的功能性下肢閉鎖鍊訓練來的比單一的股四頭肌訓連來的好。
這以上的論點我都覺得很合乎邏輯,
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背後的原因,
於是我繼續看完了文章的後半部
作者後續提到,其實單純練習髖關節的力量而沒有重視動作品質是沒有用的 (好聳動ㄚㄚ)
這裡說的沒有用不是說疼痛控制沒有用,
而是對於身體排列的控制沒有用( 好饒舌)。
必須提醒大家,
大部分人在執行單腳站的時候,肌肉為了維持穩定,
往往需要做離心收縮,因此好的離心收縮可以幫助髖關節的控制力更好,
偏偏很多膝蓋痛的患者,髖關節的離心收縮能力非常的差,
膝蓋斗阿斗阿,結果反而使的身體的重量過多往後,並且產生的發力都來自於股四頭肌,
而不是使用到髖關節,股四頭肌的力量過多用力,反而造成髕骨的壓力上升,你說膝蓋能不痛嘛!!痛ㄚㄚㄚ
什麼!!!
這故事告訴我,原來我不單單是要訓練臀部的力量,(現在普遍知識)
我更要在功能狀態下要來挑戰動作的排列,
好的排列包含膝蓋不內扣,骨盆微微前傾、身體重心放前、屁股感覺承受力量、
因此,包含軀幹後側的肌肉力量(特別是離心),都會有所進步,
這才會對於單腳站或是功能動作下有明顯的進步啊。
重點提示: 一定要去重視動作的品質,臀部和下背的離心收縮控制、膝蓋痛不要單單訓練股四頭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