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個案心得,但每個人狀況不同,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但是可以把邏輯整理給大家看。)

今天想分享如何從3D map 動作當中找出身體的弱點,

我們都很喜歡做運動,特別是跑步、健身是我最愛的項目,

但是這些運動都很需要有足夠的下肢活動度,

我看過很多人,深蹲一蹲就是骨盆歪,腰痠,甚至是前側髖關節緊繃。

Image result for squat impinge

(許多人都愛深蹲,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呼喊你瞭解它)

 

如果有抱怨這樣的狀態,

我一定會去做的評估就是深蹲的觀察,

根據3D map概念,動作的評估是可以有無數種變化,

重點是看我要評估什麼。

第一步: 我習慣請對方做一個最一般的深蹲:

圖片2.png

(觀察深蹲的表現)

在這過程中,我會注意兩邊的對稱性,骨盆是否旋轉,兩側的腳踝是否有正常的背曲能力。

若是發現兩邊有不對稱,我會開始分解動作,或是進行兩邊的比較。

第二步: 一腳前一腳後的深蹲,目的是要觀察是否兩側有明顯的差異,

同時放大差異,通常這個動作個案自己都會有感受。

圖片3.png

 

圖片4.png

(兩側類單腳深蹲的評估)

 

另外,我會使用旋轉來觀察下肢是否有好的活動(loading)能力,

這動作是參考3D map 旋轉動作,

透過旋轉動作,同時可以去觀察到髖關節、膝蓋、以及腳踝的活動,

並且可以使用手部放在對應的部位去感受關節們是否有足夠的動作

(在3D map 這稱為 motion palpation)

 

圖片10.png

(下肢旋轉測試)

我可以在這動作中觀察腳踝是否有做出好的旋轉動作,

也可以觀察髖關節內轉的能力,

若是我懷疑這動作的品質問題來自於腳踝,

我可以選擇改變腳踝的位置,

並且再請個案執行一次,

 

 

圖片9.png

(改變腳踝位置: 給予墊子)

在上面的個案當中,

觀察到當給予墊子,發現動作旋轉變的比較輕鬆,

因此我會把注意力放在腳踝區域更多,

我可以知道腳踝有可能影響整個人的旋轉能力,(甚至影響到胸椎的活動)

給予墊子支撐,我改變了腳踝的力學,

縮短了外側的筋膜鏈,也因此增加了活動的順暢度,

因此我會再進一步去考慮解剖列車的外側筋膜鏈

Image result for lateral line anatomy trains

(解剖列車: 外側鍊)

由解剖列車的觀點,外側的腓骨長肌一路透過腓骨頭和外側的闊筋膜張肌肉相連,

關看一些文獻,也發現在解剖當中有類似的發現,

(文獻:https://cdn.anatomytrains.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Anatomical-study-of-the-morphological-continuity-between-iliotibial-tract-and-the-fibularis-longus-fascia.pdf)

(圖片取自: Jan Wike et al., 2016:Anatomical study of the morphological continuity
between iliotibial tract and the fibularis longus fascia)

看到外側的闊筋膜張肌透過crural fascia連結到腓骨長肌,

回到臨床操作,如果我懷疑腓骨長肌的功能失常,

我不能忘記外側髖關節的筋膜功能檢查,

因此我會使用動作去評估

圖片12.png

(3D map 側向動作評估)

也因此,我給予個案的回家作業就包含了腳踝的活動訓練,

以及髖關節外側的放鬆,

圖片6.png

(外側放鬆)

圖片7.png

(下肢腳踝的活動並整合下肢的動作)

 

我認為,除了局部訓練腳踝的活動外,

一定要整合到整體的動作,

因為身體是一個連動,

因此若是能透過髖關節帶動去影響身體的活動,

會是一個滿重要的訓練。

 

最後,我則用MCS 的方式去作前後評估,

以確保自己的處理是有實質的改變。

(FMS 的MCS 工具)

 

很幸運的,個案的左側腳踝進步了10公分,兩腳更加平均。

在個案當中,我學習到,不光是要觀察動作,

還要去思考到不同筋膜鍊的影響,

一路由腳踝到髖關節都需要評估、處理、訓練。

因為身體是3D,彼此也是連動。

身體很奧秘,我們彼此學習。

 

想了解更多?

https://goo.gl/N25MC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傅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